我一直相信人性本善,不知道為什麼,大概從小所謂的經典文學看的比較多一些,大學修課,實際教書了,還是不改這樣的想法。直到我的學生畢業上了大學,到現在出了社會,回來找我聊天的過程中,開始告解自己書念的不夠多,不夠成熟懂事,年少輕狂浪擲歲月有多可惜。我才深深的感受到:人性真的本善,只是需要時間,需要經驗,需要成長。我們需要給予的,不是強迫與無奈,而是慢慢的支持與等待。
現代為人父母者,總會想塑造孩子,把自己所有的遺憾與缺失,期待與希望全寄託在他身上。從小買玩具、音樂、故事、書籍,各種教養手段投資絕不手軟,長大些開始至丟到安親班、才藝班、補習班,換來的結果是?一堆堆的抱怨與無奈嘆息,一堆堆的家庭與社會糾紛不斷。
我一直自忖我能給孩子什麼東西?想想我的父母又給了我什麼?回想我的成長過程,其實爹娘都很少說教,我們所擁有的是每天共同的晚餐時間,飯後的聊天談話,睡前的故事與談心。說來有點害羞,我們兄弟倆大概都到了20幾歲,睡前還會擠在爹娘床上,聊個幾句才肯離開。不說教的爹娘怎麼給我他們的想法?我娘從小就丟給我們幾本書,我還記得書名是「父母經」,全部大概是三、四冊左右,裡面其實很普通,就是翻譯外國書籍,人名都是外國人,有一堆的家庭事件情境,最後解決方式總是相當的愉快而完美。很顯然這不過就是所謂的教養手冊,但是小時候的我們卻當成床頭書、廁所書籍來讀,不斷不斷的閱讀與感受。當然不敢說我們家多麼的和諧歡樂,但是至少沒有什麼大衝突,就算有爭執,也只是一兩的事情。比較好笑的事:我們真的會用書裡的方式溝通:小紙條等等。
我要給我孩子什麼東西?正確的態度與個性?其實我一直對「正確」、「錯誤」這種絕對性的字眼有強烈的排斥與對抗,彬彬有禮一定正確?勤奮好學一定正確?懶散貪玩一定錯誤?孩子將滿一歲的同時,我開始有了心理上的壓力,我要給他什麼?我還在摸索,不過,我可以肯定的是:我會慢慢的等待他長大。
現代為人父母者,總會想塑造孩子,把自己所有的遺憾與缺失,期待與希望全寄託在他身上。從小買玩具、音樂、故事、書籍,各種教養手段投資絕不手軟,長大些開始至丟到安親班、才藝班、補習班,換來的結果是?一堆堆的抱怨與無奈嘆息,一堆堆的家庭與社會糾紛不斷。
我一直自忖我能給孩子什麼東西?想想我的父母又給了我什麼?回想我的成長過程,其實爹娘都很少說教,我們所擁有的是每天共同的晚餐時間,飯後的聊天談話,睡前的故事與談心。說來有點害羞,我們兄弟倆大概都到了20幾歲,睡前還會擠在爹娘床上,聊個幾句才肯離開。不說教的爹娘怎麼給我他們的想法?我娘從小就丟給我們幾本書,我還記得書名是「父母經」,全部大概是三、四冊左右,裡面其實很普通,就是翻譯外國書籍,人名都是外國人,有一堆的家庭事件情境,最後解決方式總是相當的愉快而完美。很顯然這不過就是所謂的教養手冊,但是小時候的我們卻當成床頭書、廁所書籍來讀,不斷不斷的閱讀與感受。當然不敢說我們家多麼的和諧歡樂,但是至少沒有什麼大衝突,就算有爭執,也只是一兩的事情。比較好笑的事:我們真的會用書裡的方式溝通:小紙條等等。
我要給我孩子什麼東西?正確的態度與個性?其實我一直對「正確」、「錯誤」這種絕對性的字眼有強烈的排斥與對抗,彬彬有禮一定正確?勤奮好學一定正確?懶散貪玩一定錯誤?孩子將滿一歲的同時,我開始有了心理上的壓力,我要給他什麼?我還在摸索,不過,我可以肯定的是:我會慢慢的等待他長大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